从防沙治沙到点沙成金——看甘肃武威市如何向沙漠要效益
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王腾飞 鲁明
将荒漠披上绿装培育沙产业、光伏治沙实现发电和种植养殖两不误、雕塑创作营地带火沙漠旅游经济……金秋10月,记者跟随中国报协“天马行空 自在武威”全国党报武威行活动,走进位于河西走廊最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,不仅领略到“五凉古都、丝路要冲”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,看到了一个个沙海变绿洲的奇迹,也看到了武威人民从防沙治沙、与沙抗争到点沙成金、与沙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。
三代人奋斗接力 敢让沙漠变绿洲
远处连绵的祁连山峰顶白雪皑皑,近前的红柳、梭梭、沙枣、柠条等各类草木蓬勃茂盛……穿行在武威市古浪县的八步沙林场,映入眼帘的风景让人不禁感叹河西走廊的独有壮阔之美。谁能想到,这片土地以前却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。
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,上世纪80年代,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,狂沙席卷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。“再不治沙,地都种不成了!”为了保住土地和家园,1981年,土门镇农民郭朝明、石满、贺发林、罗元奎、程海、张润元6位老人,以联户承包的形式,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,誓把沙漠变绿洲。郭万刚等第二代治沙人和郭玺等第三代治沙人接力奋斗,相继加入治沙造林。
“困难面前不低头、敢把沙漠变绿洲。”42年来,“六老汉”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的艰难困苦,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,从第一代治沙人“一棵树、一把草,压住沙子防风掏”,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“网格状双眉式”沙障结构,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,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“打草方格、细水滴灌、地膜覆盖”等新技术,至今完成治沙造林30多万亩,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4.93万亩,在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,创造了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。
“我们让风沙带往后退了30多公里,让10多万亩土地实现了复耕。”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骄傲地向记者介绍。如今八步沙人带领周边农户多管齐下发展沙产业,大力发展以枸杞为主的高效节水生态经济林,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业,培育溜达鸡品牌,采取“公司 农户 基地”的模式种植肉苁蓉,带动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。目前,八步沙正在打造集教育基地、休闲观光、沙漠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,沙漠变绿洲、绿洲变金山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。
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光伏治沙探新招
蓝天白云下,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,由无数光伏发电板组成的阵列汇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高低起伏的光伏板两侧,樟子松等树木正扎根生长,光伏发电板下,种下的四翅滨藜已长有半米多高,一个个滴灌喷头在不断地为这些沙生植物补充水分。
“四翅滨藜耐干旱、耐严寒,是一种能改良土壤的植物,同时也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,四翅滨藜上可以接种肉苁蓉,产量比梭梭接种肉苁蓉高两倍。我们在发电板下规划有养殖区,畜禽的粪便又能改良土壤。”凉州区沙宇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克伟说,该园区同时还有另一种治沙模式,在光伏区外围设置草方格,在迎风口种梭梭草,其他区域种植沙米和沙蒿,以更好地防沙治沙。
沙漠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,如何把资源变效益?“十四五”期间,凉州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,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,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,促进全区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目前,园区已入驻光伏企业11家,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3个,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。园区建成后年发电量260.25亿千瓦时,年可实现产值75亿元,上缴税金5亿元。
板上发电、板下治沙的同时发展种养业,太阳能开发与腾格里沙漠治理有机结合,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清晰可见。
雕塑、观星、采摘 沙漠经济玩转新花样
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。“一部民勤史,半部治沙志。”近年来,民勤举全县之力治沙复绿,让一处处沙海变成桑田。不光防沙治沙,民勤还探索把沙漠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,通过打造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等特色景点带热了沙漠经济。
走进位于民勤境内的苏武沙漠景区的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基地,100多件不同材质、形态各异、充满艺术张力的雕塑,一雕一景,一塑一色,与蓝天白云、金色大漠相映成趣,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,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、拍照留念。
自2018年以来,创作基地连续举办5届沙漠雕塑创作营活动,征集到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2688位艺术家的8815件作品,最终筛选并落地呈现132件作品,将茫茫大漠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雕塑艺术之洲。
除了雕塑艺术,苏武沙漠景区里还有很多让游客惊喜之处——不仅有沙变土黑科技体验地、“漠上花开”试验田展示最新的防沙治沙新技术,有凸显边塞文化、沙漠风情的苏武小镇,以沙漠观星为主题的全国首个沙漠天文科普特色研学基地——摘星小镇,还有戈壁寒旱现代农业日光温室大棚,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无土栽培从沙子中长出的冬枣、无花果、人参果等特色农作物。
在沙海中掘金,独具特色的沙漠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,见证了一个从无到有、点沙成金的奇迹,更有力传播了防沙治沙文化和人沙和谐共生理念,推动民勤成为全国沙漠旅游的黄金目的地。
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,从防沙治沙、与沙抗争到点沙成金、培育沙经济,传承发扬“困难面前不低头、敢把沙漠变绿洲”精神的武威人民,正续写着绿色发展、科学发展、促农增收的新篇章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凯发app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
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,风险自负。